2017年9月19日上午,“2017上海市艺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全国优秀筝乐作品、筝乐研究论文评选与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拉开序幕。
“上海市艺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由上海市学位办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的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五届。每年学术论坛招收以长三角地区在读研究生为主的艺术学专业学员100人左右,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征稿,聘请国内外权威专家进行评审、评奖,举办论坛进行论文发表和专家点评,学术沙龙等活动。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提升硕士生的学术观念阐发、学术思维汇报能力、加强研究生之间学术交流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017上海市艺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全国优秀筝乐作品、筝乐研究论文评选与论坛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民乐系承办。本着学术自由的精神,鼓励参会者踊跃提出学术观点、活跃学术氛围,从而培养研究生个人学术意识和能力以及对未来学科发展方向的前瞻性,进而促进古筝艺术的稳健发展。活动分为四个板块:全国优秀筝乐作品评选、全国优秀筝乐论文评选、全国艺术院校研究生(古筝)教学论坛、作曲家与音乐学家专家讲座。活动秉承“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艺术周”的宗旨:在上海架设起全国古筝艺术交流的桥梁,汇集各方力量,为推动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上午9:00,上海音乐学院王瑞副院长致开幕辞,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所承担的学科建设意义,对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表示热烈欢迎。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王瑞
本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祁瑶担任主持。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祁瑶
上午9:30,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红给大家带来讲座《传统音乐的记谱描写方法》。刘红教授指出:“记谱,作为一个技术方法,无论是对客观声响作记录,还是对流传、遗存的乐谱文本、文献作为一个技术方法,无论是对客观声响作记录,还是对流传、遗存的乐谱文不能、文献作分析研究,均具有直接的功用意义。记谱,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如何记录音乐声响,如何解读记录这些声响的符号,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文化感受和或隐或显的文化寓意。”这场讲座意欲在记谱技术手段与文化内涵的关系上做介绍、分析和概况,以记谱理论介绍及记谱方法与分析两个部分展开。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红
下午1:30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树荟给大家带来讲座《表演、思想、美学:中国器乐艺术的三点思考》。郭树荟教授从表演、思想、美学三个部分,通过从古至今历史脉络的转换、结合具体的实例给大家呈现了中国器乐艺术三个方面、多个层次的解析。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树荟
晚6:30,筝乐创作比赛与颁奖仪式火热进行。本次筝乐作品比赛的评委既有筝界名家,又有作曲家,阵容强大。到场评委有王建民、王中山、朱晓谷、江澹曦、何占豪、李庆丰、沈叶、苏潇、徐坚强等(按姓氏笔画)。
筝乐作品比赛评审(部分专家)
比赛现场
入围决赛的作品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共计十二首。经过专家评审的打分,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作品。他们分别是:一等奖:朱学思《狂想曲NO.1》;二等奖:蔡璨《绛紫》、蒋安然《琴韵》;三等奖:李霓霞《点水留香》、邓翊群《定风波》、于梦石《舞乐随想》;优秀奖:黎雅恬《风铃》、李丰凯《随想曲OP.4 NO.1漫舞》、杜嫱《沸》、杨姗姗《镜花》、刘舒怡与孙倩玉《苍昴》、王茜《蜉蝣》。好的作品,除了作曲者的悉心创作,更离不开演奏者的呈现表达。在本次筝乐创作比赛中,还评出了最佳演奏奖——郑倩芸。
至此,“2017上海市艺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全国优秀筝乐作品、筝乐研究论文评选与论坛”第一天的活动圆满结束。在短短的一天里,两场讲座的聆听与筝乐创作作品决赛的展示评选,一定给临场的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同时,在这里也祝贺在筝乐创作比赛中获奖的各位选手!期待在未来的时间里,青年学者们能够推出更多优秀的筝乐创作!
撰稿:邱子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