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田野”的心声——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新作品视奏教学音乐会

——暨第十二届“奏鸣”研究生艺术节闭幕式音乐会成功举办

时间:2017-12-05浏览:4556

由上海市学位办主办,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承办,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乐队学院协办的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新作品视奏教学音乐会,暨第十二届“奏鸣”研究生艺术节闭幕式音乐会,于2017年11月22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功举办。

本场音乐会是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实践基地2017年度的重大活动项目,同时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及上海乐队学院教学实践活动。所排演的作品均为2017年7月上音研究生部联合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共赴广西实践采风的原创作品成果。另外本场音乐会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演后谈”环节,由特邀著名作曲家对本场作品逐一分析点评,让观众对作品的理性与感性有了双重体验。

音乐会开始之前,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国辉教授致辞。叶教授指出,本场音乐会是上海音乐学院第十二届研究生艺术节的闭幕音乐会,本届艺术节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举办了读书会、人文讲坛、硕博论坛等十余项学术活动,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本次音乐会也是一场教学音乐会。上海音乐学院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2014年即建立了合作关系,2016年底,上海音乐学院与上海交响乐团进一步深化合作,正式签订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基地建设协议。2017年至今,基地举办了观摩排练、乐评写作等实践活动30余场,受益学生800人次,并获批“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级实践基地”,受到各界好评。本次音乐会的作品也是基地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共有6部作品,分别是2015级硕士研究生陈士君创作的《火光》,通过大家一起围拢在篝火边,用歌声,舞蹈来敬拜火焰有感而作;奥斯卡寄维拉骑士基金会学者Matti Pakkanen创作的《马头娘》,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童话《马头娘》,作曲家选择了两件中国传统乐器将蚕丝(古筝)和马(二胡)联系起来;2015级博士研究生莫婕创作的《繁花》,本作品是一首为长笛、单簧管、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而作的室内乐作品;2016级博士研究生徐可创作的《山云涧》,此曲为九把大提琴而作,利用瑶族民间音乐中的舞曲元素与大提琴多种非常规演奏法得来的特殊音色相结合,意在表现山中遇雨时的清新与磅礴。来自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硕士Tristan创作的《Outlier The Last Cave of Heaven》,这首作品通过其在中国广西深入本土音乐的经历,产生“是什么促使人们成为一名作曲家?真的是对音乐的热爱吗?或者是对死亡的恐惧?”等问题,通过作品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一部作品是2016级博士研究生向洋创作的《天火凌云》,本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于广西隆林地区的“八音坐唱”与田林地区的盘头山歌,民间曲调中质朴和原始的力量从始至终引领着全曲。音乐会为我校青年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经验积累的机会,从音乐会演奏中,听众感受到了作曲家的用心创作,演奏者们的辛苦排练。

“演后谈”点评环节

“演后谈”这一环节,叶国辉、周湘林、陈晓勇、朱世瑞四位教授分别给出自己对这场音乐会的直观感受以及对青年作曲家创作的鼓励,同时给予其鼓励。在这场音乐会中,老师们也对演奏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给予了肯定和感谢。采风实践及音乐会指导老师陈晓勇教授最后补充道:“在采风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得可贵的是大家发现困难,克服困难。作品的风格各异,体现出每个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不同,理解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并不是将元素直接加入,而是通过思考进行运用,重组重构。最后对本场作品的指挥张洁敏表示由衷的感谢。”

主持人鲁瑶同学,最后阐释了本场音乐会的意义,从采风到作曲到演奏再到点评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新作品视奏教学音乐会的一种优良传统,从筹备到演出,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都很高,促成音乐会的圆满结束。本场音乐会也激发了更多同学去创作,对国家音乐的发展作出贡献。

 

撰稿: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