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老网站栏目  精彩回顾

三地五场音乐会,将艺术实践课程化,让指挥、乐手、舞台成为最好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1-02-28 点击次数:9030

“像这样的培养模式,目前上音是唯一的。”作曲家周湘林总结到。

“作曲家们应当多听取我们一线演奏人员的心声。”指挥家林大叶说。

         “演奏家们是最好的老师!”作曲家温德青说。

2020年年末,上音研究生团队分赴贵阳、深圳、杭州三地,邀请专业交响乐团共同举办协奏曲音乐会和原创作品音乐会,为作曲与作曲理论学科、表演学科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 

此次艺术实践共完成2场协奏曲音乐会、3场原创作品音乐会,成功上演12首协奏曲作品、21首研究生原创管弦乐作品,近60个学时排练实践课程,5场演后座谈会,全程参与的硕博研究生近70人次,全程参与的导师近20人次。

作为全国首家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艺术实践学分的高等艺术院校,上音不断探索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随着不断开拓海内外高质量合作平台、突破学科壁垒,将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各学科专业全方位覆盖,多层次衔接的具有上音特色的研究生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11月15日贵阳交响乐团上音研究生协奏曲(贵阳 )专场音乐会

11月17日深圳交响乐团上音研究生协奏曲(深圳)专场音乐会

11月23日贵阳交响乐团上音研究生原创作品(贵阳)专场音乐会

11月29日深圳交响乐团上音研究生原创作品(深圳)专场音乐会

12月18日杭州爱乐乐团上音研究生原创作品(杭州)专场音乐会


乐队现场排练:体会协奏的“空间感”

协奏曲,顾名思义是独奏乐器与交响乐团的合作。乐队协奏不同于钢琴伴奏,庞大的团体中,独奏者要尝试与乐队融合。而这只有共同面对舞台,不断交流磨合,才可趋于完美。


  在协奏曲(贵阳)专场音乐会期间,连续两天的排练课,贵阳交响乐团的乐手每次都会提前一小时到达现场进行调试与练习,排练后也会单独和上音同学们一起解决较为困难的片段。在指挥张国勇加入排练后,他用丰富的经验与知识鼓励着大家,并分享和讲解作品与演奏者的关系,舞台和乐队合作的技巧,同学们受益匪浅。

“这是我自学习巴扬手风琴以来第一次与交响乐队合作演出,演出之前非常紧张、害怕,第一次排演之后心里就踏实很多。”研究生尹异文说。

尹异文参加了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的协奏曲音乐会,作品《巴尔干狂想曲》中有很多自由solo片段,“我觉得我在独奏时的速度与合乐队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实践过后才知道,二者的速度差异。”


侯晨光与乐队合作《苍》,一首打破传统技法的竹笛曲目。“之前与钢琴合过伴奏,我的独奏是非常自由的。而这次与交响乐团合作应该是我们共同前进,而不是只配合我。”他坦言面临挑战和磨练,并意识到一定要把总谱研究透彻,站在舞台上才会更有底气。

林大叶携深圳交响乐团细致地配合独奏演员,尽力打磨作品,于协奏实践中认真倾听独奏学生的想法与要求,以谱例为基础,探讨更加和谐的音响效果。

通过乐队排练课,同学们得到来自乐手的一手建议,如研读总谱的重要性,对不同乐器声音时空的掌握等,还希望他们多与指挥、乐队沟通交流,描绘出语言所达不到的远方。

导师团“实时课堂”:将课堂教学搬到排练现场


五场实践音乐会,上音导师团的专业导师们全程参与,将课堂教学搬到排练现场,对学生们的现场表现加以实时评论与反馈,在实践中教学,在实践中成长。

参与实践团队的导师包括作曲指挥系周湘林教授、尹明五教授、张旭儒教授、吕黄教授、贾达群教授、温德青教授、陈牧声教授、陆培教授、朱世瑞教授,音乐工程系于阳教授,民乐系刘灏教授、詹永明教授,管弦系孙铭红教授,现打系徐达维教授等。

与两场协奏曲音乐会不同,三场原创作品音乐会均由上音作曲专业研究生带来原创作品。就全新的作品与谱例,对交响乐团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与体验。而当音响涌现时,写作技术上的不足也随之显现,由此,导师的“实时课堂”便体现出其优势。

在排练过程中,专业导师全程手拿总谱聆听,给予学生专业上的建议,实时反馈、现场教学的实践模式令大家收获甚多。


温德青教授指出,演奏家们是最好的老师!每位未来的作曲家们要学会与乐队的指挥和乐手们交流,要善于抓住核心、原则性的问题去沟通。

贾达群教授强调,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规范传统的记谱方式让自己的作品在实际演奏中达到最好的效果。他希望学生们还是要在和声以及演奏法上多下功夫,学会运用弓法、连线、气口等简单标记让乐队在最终呈现时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学们在与乐队打磨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聆听乐队实际演奏的音响效果,直面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中潜在的不足,导师给予的实时指导则使学生们看到作品可发掘的上升空间与创作的努力方向。

去年11月、12月,指挥家们的澎湃热情,三地交响乐团对于新作品的领悟力与感知力,友好细致的互动交流,让上音学子的新作品得到完美演绎。


演后谈面对面:“单刀直入”、金句频出

如果排练为布局,那么演后谈则是一次复盘。

各位演奏员、作曲者与指挥、首席、专业导师相围而坐,共同圈点音乐会上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名师云集,金句频出。


在深圳举行的原创作品专场音乐会后,指挥林大叶“单刀直入”,指出排演过程中年轻作曲家们有待提高的地方,“作曲家们应当多听取我们一线演奏人员的心声。”

林指强调记谱清晰、节奏合理等问题,“作曲家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记谱就是你对孩子的一种装饰、修饰,记谱法得当能帮助指挥、乐队快速了解作曲家的意图。”他还表示,作曲者不能仅仅只是把自己的意图让电脑复盘,而实际上很多速度或是极限音区,实际演奏很难做到。应该大量走进排练厅,走进乐团,去了解乐团的编制配置、排练时间、运作方法等等,充分了解乐团的组成,才能够扬长避短。


原创音乐会(杭州)专场后,杭州爱乐乐团的助理首席和管弦乐首席首先从乐手的视角切入,对作品在演奏技术的可行性和声部平衡等方面提出建议。指挥洪音与随团指导老师们结合学生的作品,分别从记谱法、音乐结构、作品的可听性等方面作了精彩点评。

 

于阳教授指出,在记谱上要以出版标准来要求自己;温德青教授提出“作为作曲家,如何让你的作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陈牧声教授则借用伏尔泰的名言“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来告诉同学们要重视音乐中的每一个要素。

由专业导师护航,优秀指挥、名团全程助力,系列实践音乐会成为上音研究生们难忘的宝贵经历。

“每一次调整都如同投石问路,是一个自我推翻又再次重建的艰辛过程。能够跟这么优秀的指挥、作曲家以及乐队共同参与到一个作品诞生的过程中深感幸福,并相信有了他们,每一个下一遍都会更加完美!”研究生杨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