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兼备,扣人心弦——记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第二届乐评比赛研讨会暨颁奖典礼

时间:2016-12-19浏览:134

今年六月还在盛夏,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的第二届乐评比赛如期举行。与在课堂上同学们常常动笔记下的仅限于课堂内容相比,写乐评需要同学亲自动手,从头脑里可能尚在沉睡的知识库里调动出兵卒,写出一篇具备专业深度、可读性好、结构平衡的乐评文。乐评要赢得专业同行的认可,同时吸引读者大众,绝不是一件易事。上音研究生部积极筹划举办这次乐评比赛,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推动研究生特别是理论专业同学们成长,鼓励大家通过实践锻炼思考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音乐背后的故事,为我国文艺演出市场和文化理论的繁荣做出努力。

经过初选,微信平台“复活赛”以及专业评委甄选等诸多环节,本次乐评比赛共有十篇论文分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深秋的十一月,窗外下着小雨,研讨会暨颁奖典礼按时开始。作为2016年上音研究生学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此次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参与。

这次研讨会的特邀嘉宾包括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郭树荟教授、《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浙江音乐学院讲师李鹏程老师。会议伊始是颁奖环节,主持人宣布由几位嘉宾老师为获奖选手们颁发证书,李鹏程老师、郭树荟教授、张萌主任和韩锺恩教授分别走上前台,为获得优秀奖的张菲儿、陈剑波、杨阳、顾雨晴同学,获得三等奖的孙慧、张晔林、骆国昌同学,获得二等奖的陈士君和武宁同学,获得一等奖的张文昭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祝贺他们取得好成绩。颁奖氛围质朴而热烈,每位同学在与老师握手后合影时,都要面对好几个镜头拍照留念。

随后,几位获奖同学进一步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乐评写作中的一些方法与思路。每位专家也逐一针对同学们的乐评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首先发言的是张文昭同学,她的《后现代的迷途折返——欣闻“美国2001乐团室内乐音乐会”有感》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负责当代音乐乐评点评的李鹏程老师说,这篇文章标题鲜明,切入点把握得非常好,文章段落衔接自然,结语意味深长,对音乐现场感把握得很好。张萌主任也肯定了这篇文章给人以清晰的感受,标题写出了文章的核心观点。老师们也对张文昭同学的这篇乐评提出了建议,指出音乐的现场感受还需要更细致地把握直觉。

这次获奖的乐评文章主题多样,涉及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当代音乐,文章的风格也因人而异。荣获三等奖的孙慧同学《迷茫与呐喊之后是人性回归——评上音第八届当代音乐周3场合唱音乐会》同样被嘉宾点评标题鲜明。孙慧同学的乐评文笔细腻,被李鹏程老师特别指出这是女性作者的优势。郭树荟老师在其他老师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了精辟的一句话概括:张文昭同学的乐评是少年锐气,孙慧同学的则是成熟,对文字、文章结构驾驭得好。

张晔林同学的《观巴蜀奇景,赏天府妙音——评大型多媒体交响音画作品<锦绣天府>首演音乐会》写的是新作品的现场演出,张萌主任首先发言,替张晔林同学说出了新作品乐评难写的心声。他建议乐评人通过聆听,找到最打动自己的是什么,把这种纯粹的感受写出来,便能做到言之有物。韩锺恩教授在其他老师观点的基础上,强调了乐评作者应该注重对现场声音的敏感度。

陈剑波同学的《春风吹百草,雏凤发清声——评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表演》以一个歌唱演员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为回应,各位嘉宾老师对他的文章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比如乐评作者对内容应擅于取舍;评论表演时,可以进一步升入地反思,从评表演是否达到要求,也可以评作品新的地方是否适合表演,还可以评演员的声乐教育是否要加强等角度进行切入。

每一篇获奖文章在这次研讨会上都得到了细致、中肯的建议,不仅有诚挚的肯定,也有一针见血的点评,嘉宾们也和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一起感受着思想交流的火花,整个研讨会的气氛既热烈又紧张,上海音乐学院乐评写作的良好氛围和水平被老师们给予充分肯定。会议过程中,老师还提到未参赛的同学的乐评也是佳作,我们非常期待这位同学下次能参加活动,也期待更多的同学和老师可以动笔实践,撰写乐评,这是一个值得许多人才关注的领域。在主持人的总结之后,研讨会暨颁奖典礼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