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中西,共享‘满汉’”——聂耳文化广场音乐角第七次专场演出

时间:2017-01-17浏览:180

三月的上海虽气温迟迟居低不上,但却丝毫没有阻碍春光马不停蹄的热忱:煦日携了花香在清风里徜徉,虫鸣鸟叫、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聂耳文化广场更是春意盎然,除却自然的风光,我们上音学子也为这幅早春图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2016325日,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组织部、湖南街道党工委主办,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承办的“上音党团员志愿者服务基地——聂耳文化广场音乐角第七次专场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本场演出由研究生部欧阳佳沁老师、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张云山同学共同策划,演出成员均为上音党团员研究生。

由唢呐专业安宋同学带来的一曲唢呐独奏《山村来了售货员》拉开了本场演出的大幕,同时也拉起了在场观众的热情。往来人群纷纷闻声而至,顷刻间广场就拥满了驻足观看的人群。该曲曲调诙谐、轻快。其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述了售货员挑担上山,热情为山村民众服务的情景。表演者精湛的技艺加之和谐的音响伴奏,使得整首曲子充满的和谐丰满的韵味。唢呐的喜庆、奔放把售货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东北人开朗热情的性格渲染得淋漓尽致。

《前苏联优秀歌曲联奏》是一首手风琴与小提琴三重奏,全曲由《共青团员之歌》、《海港之夜》、《山楂树》三首曲目连缀而成,所选曲目皆为耳熟能详的苏联歌曲。小提琴的悠扬婉转和手风琴的深沉含蓄相映成趣,加之王凡祎、刘苏卉、高胜寒三位同学的默契配合,使得一代人封存的记忆被缓缓推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竟能跟着旋律熟练地哼唱。一曲终了,惹得全场观众阵阵喝彩。

《幻想的梦精灵》是由作曲专业的林禾同学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新曲,它融合了古典与流行的双重曲风。整首作品从单旋律的淡雅扩大到尾奏的辉煌,循序渐进、娓娓道来。高胜寒同学的完美演绎使得小提质朴的旋律线条在电子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婉转动人,加之电子配乐中空灵的人声演唱,表达了幻想中的梦境从萌芽到成熟逐步绽放的美妙过程。本作品从作曲到配乐(人声)到演奏不蔓不枝、一气呵成,可见作者匠心。

古琴向来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代表,由俞兰璟同学带来的古琴曲《水》是广陵派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先生创作的套曲《袍修罗兰》之一,乐曲采用右手于四徽左击弦的创新泛音演奏法,其曲风柔美、旋律舒缓、悠长。描绘了温润的泉水流淌的景象,以及对滋养、哺育万物的自然的讴歌。表演者身着一袭白衣,清风徐来,衣袂飘飘,在空灵、幽远的古韵中禁不住唤起人们对古代文人雅士漫步自然的遐想。

除此之外,其他几位同学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如张冠亚带来的古典吉他独奏《华尔兹第四号》、张凯、毛斯亮带来的二胡重奏《烛影摇红》、苏珊、来雯瑾带来的古筝与中阮二重奏《酒狂》等。或静谧安适、或细腻动人。引得现场掌声不绝于耳。



本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之前六次的演出,我们志愿者的团队不断壮大,还吸引来了许多外国留学生,一起与我们携手共建市民音乐文化生活。由蒙古留学生乌丽吉和诺敏带来的扬琴二重奏《琴竹声》,是由蒙古国著名扬琴演奏家、作曲家蒙德阿木耳创作的扬琴独奏曲。后经其他演奏家和作曲家改编而成。本作品改编自蒙古传统曲调,其曲风明丽、节奏欢快,且运用多种扬琴演奏技巧,时而“紧锣密鼓”,时而曲折委婉,加之两位演奏者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熟稔自如的演奏技巧和怡然自得的默契配合,一幅漫步蒙古草原的声景图跃然眼前。

本场演出以器乐见长,从乐器种类来说,可谓博采众长、融汇中西,所选乐器既有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唢呐、古筝、古琴、阮等。也不乏小提琴、手风琴、古典吉他等“时尚”的西洋乐器。从古琴到小提琴到手风琴给在场观众奉献了一桌中外器乐的“满汉全席”;从演奏形式来说可谓丰富多样:独奏、二重奏、三重奏等轮番上演;从演奏曲目来说既有经典的曲目《酒狂》等,也不乏由演奏者亲自创作的新曲目如《幻想的梦精灵》;从演奏成员来说,既有本国各民族同学的热情参与,亦不乏国外留学生的倾情奉献。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来自郊区冯的小姐在观看演出期间一边用手机录像,一边屏气凝神地观赏,演出结束后她满怀感慨的对我说:“生在市中心真是幸福啊,能时时有机会观看这样高水准的演出。”工作间隙来观赏演出的刘先生,在描述他对本场演出的感受时说:“能在这样阳光明媚的有限时间里和音乐有个美好的沟通觉得很是惬意。”可见群众对于本场演出还是充分认可和肯定的。

  “服务群众,普及音乐知识一直是上海音乐学院党团员服务志愿者的宗旨。在群众的鼓舞和见证下,上音学子会继续努力,希望能以专业所学带给群众更多符合期待的音乐活动。


撰稿:韩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