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上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主任赵光教授在北楼报告厅进行了《环境、剧场、媒体与音乐》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赵光老师在平时创作之中对于音乐与环境、剧场、观众之间的关系的切身体会来展开。赵老师讲到,有时一个作品离开了音和技术本身,从声音传播的方式、环境的角度来考虑,也将妙趣横生,因此应多关注声音与环境、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谈到自己在进行电影音乐写作的经历时,认为电影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电影音乐的创作是需要结合电影本身的实际情况的,具体包括剧情、对白、画面等因素,应该关注音乐与荧屏的关系。而戏剧音乐应当考虑到音乐该如何进行戏剧性的展开,其中具体包括了多媒体的安排、舞美的布置以及声光电等因素。音乐剧中无论演员的歌唱还是器乐的伴奏都要通过电子扩音达到传声,这是与传统的交响乐完全不同的。
接下来赵老师播放了三个曲例。第一个是一部取材于上海老歌的管弦乐作品,该作品的乐队编制、配器和表演场合都是严格参照传统方式。第二首是为女声和几件乐器而作的声乐作品,大提琴在其中仅有一个持续不断的长音。两部作品关注点是不同的,第二部作品不再关注旋律、调性,而更多关注声音本身。播放的第三个例子为《海上音》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开头和结尾片段。通过三个实例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音乐与环境的关系所在。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两位同学针对音乐剧演出前的编曲步骤以及一部成品的音乐剧所必需的主创人员等进行发问,赵老师一一作答,上午讲座就此结束。
下午两点于北楼报告厅,亚洲著名舞台设计专家林克华老师带来了讲座《现代剧场设计的观念》。
该讲座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剖析了不同剧场、音乐厅的物理结构(剧场分为框镜式、三面式、黑盒式和四面式;音乐厅分为鞋盒形状、环绕式和扇形式)对表演和观众体验的影响。其次展示了其部分舞台作品,如《红楼梦》、《九歌》、《家族合唱》、《行草》三部曲等,并解析了如何体现出作品的独特空间感及光影层次感。他认为科学技术,例如频率分析等方法尤为重要,希望可以由此使得现代的音乐厅和剧场能够拥有如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的好声效。最后为提问环节,关于对将来剧场的发展形势如何,林老师表示剧场发展经历了电影、电视、网络分别兴起和流行的巨大冲击,未来科技不断提升,他幽默地指出,如果未来人们不满足于只跟机器人沟通、交流和生活,那么剧场就不会消失。
文字编辑:李怡平
页面设计:许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