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林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站

发布时间:2017-07-17浏览次数:102


撰稿:杨阳

7 月 13 日上午,我部暑期社会实践的师生们准时出发,前往广西第一大县城——田林。在炎阳与暴雨的交替中,一路行车登歌,阅赏山林,欢快与期待,抵消了途旅之劳,三小时的车程也变得短暂。

田林县地广人稀,但却有着全广西县中最大的土地面积,有着滇、黔、桂三省区经济交通的重要功能。在这里,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其中又以壮、瑶、苗最为主要,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重点交流对象。

在当地文化馆周祖练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田林县各乡镇中的多位民间音乐传承人与凌云县采风交流有所不同的是,田林县民间艺人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地道的原生民歌,同时还有地方戏曲——壮剧的演唱及器乐曲牌展示。

首先便是田林壮剧,由汤可英、黄学帮、罗艳珍、马德勇、甘海珍等多位民间艺人出演,乐队构成包括扬琴、二胡、月琴、锣鼓组等,以及当地的马骨胡、土胡、竖笛等特色乐器。乐师及壮剧演员们,共演出了包括《大过场》《梳妆调》《杀鸡调》《高板》《连板》《正调正板》在内的六个器乐曲牌与唱段。

在民歌演出部分,有来自田林周边八桂、利周、旧州、安定四个乡镇的壮族民歌手班桂英、李爱莲、何玉兰、陈镜舟,以及盘瑶的冯艳兰、赵燕兰,汉族的罗仙好、张来娣等当地著名民歌手。

田林县不同镇区间,民歌的唱调与唱法也有差异,而演奏的特色乐器也让同学们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演出结束后,大家进行了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纷纷向民间艺人们提出内心的疑惑。不仅如此,我部师生也上手演练,尝试艺人们的乐器,并模仿他们的唱调、唱腔。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的同学们也对扬琴、马骨胡等乐器兴趣盎然。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获得启发,学习与了解到广西的民族特色语汇、乐调,并用于自己今后的演出实践中。

有趣的是,在互动和交流中,产生了许多微妙的音乐碰撞。我部孙瑶琦同学和壮剧乐师之间,在二胡艺术中产生呼应,一拍即合。来自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的 James 也对我们民乐产生意趣,主动与民乐演奏同学们互动合乐。

我部的刘玲杉、周静媛、卜亚甜同学,为田林乡亲们表演了民声独唱《高山流水》、《红颜知己》、《望月》;褚婉吟、谭雅丹两位同学分别表演了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与中阮独奏《丝路驼铃》。

本次田林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的 James 先小提琴独奏了美国与爱尔兰两首民谣,又与褚婉吟、谭雅丹、孙瑶琦三位同学表演了小提琴、二胡、琵琶、中阮四重奏《梁祝》(节选)与《赛马》;孙瑶琦也和壮剧的二胡乐师合奏了《送公粮》,这也是在自由交流中临时起意的组合,高度展示了学院与民间的互动性、互通性。

我部本次田林交流活动,是同学们与民间乐人的互相学习的良好契机,同学们主动热情地回汲民间音乐养料,而民间乐人也对学院学生高水平的演出赞誉有加。学院与民间的交互学习,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在上海音乐学院展开,本次我部的暑期实践活动,正是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对德国学生们而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中国之旅,而是扎根民间,从最根源、最基因的地方,了解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壮族的音乐构成、音乐文化,这是中国音乐向外走出去的一次成功实践。

本次活动不仅受到我部师生的共同关注,同时也收获了田林文广局的高度重视。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今天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来自民间音乐的触动。在明天一早,我们又将再次出发,前往 160 公里外的百色市西林县。数百里之外,等待我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震撼?大家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