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广场音乐角第二十三场—— 重阳佳节专场演出记实

发布时间:2018-11-13浏览次数:89

2018.10.26的午后,阳光温暖,秋风飒爽,我们在聂耳广场如期举行了第二十三场音乐角——重阳节主题专场音乐角。聂耳广场音乐角是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音为梦想”公益服务与艺术实践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项目之一,是由湖南街道党工委、上海音乐学院党委组织部共同主办,由研究生部党总支承办的社会服务与艺术实践项目。自2014年第一场音乐角的成功举办至今,已为市民朋友们献上了二十余场风格各异、内容精彩的音乐会。本次音乐角由研究生部欧阳佳沁、沈骊老师倾心统筹,魏思骏、王晶同学精心策划,上音党团员研究生们合力推出。

 担任本次节目主持的是贾倩同学,在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之后,研究生三年级的刘玲杉同学带来了第一个节目:女声独唱《高山流水》,优美动听的女高音将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故事表现的淋漓尽致,观众们仿佛在歌声中听到“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人们常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但刘玲杉的这首《高山流水》与观众朋友们完美互动,可以说是高山流水,知音可觅!

     第二首曲目是由杨帆同学为大家演奏的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琵琶曲《送我一支玫瑰花》,这首曲目原本是新疆民歌,后由王范地教授改编成琵琶独奏曲,深受民众喜爱,乐曲旋律欢快流畅,热闹非凡,歌唱性十足。其中还有着特色的模仿:拍奏琵琶面板来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乐队中的手鼓,极富创意与特色。在杨帆同学的演绎下,新疆少数民族同胞们载歌载舞的愉悦心情,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得到了完美表达。

     接下来,又听到了研究生一年级的阴梦菲同学带来的,有着秦腔秦韵的竹笛独奏《秦川抒怀》,以及李凯琳与刘禹杰带来的二胡重奏《南腔北调》。《秦川抒怀》取材于陕北地方戏曲音乐,借用皮影戏中的“碗碗腔”,以笛子模仿板胡的特殊压弦法,创造出了笛子的垫指揉音技巧,使笛子吹出类似板胡演奏“碗碗腔”的效果,使乐曲风格独特,倍添情趣,委婉奔放,感人至深,具有浓郁的西北乡土情韵,抒发对欣欣向荣的秦川由衷地赞美之情。《南腔北调》则包含着《秦腔》《江南春色》等风格各不相同的南北方曲调,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夜来香》是观众朋友们耳熟能详的两首歌曲,由穆瑞男、汤竣雁、戴蔚等同学用阿卡贝拉这一新颖的形式进行演唱。阿卡贝拉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当时的教会音乐祇以人声清唱,不用乐器。最具代表性的阿卡贝拉曲种就是格利高利圣咏。而现代阿卡贝拉重新兴起,让每位歌者的本嗓得到解放,饱含情感。亲爱的观众们为同学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作为最后的压轴戏,同学们以民乐四重奏的形式将《花好月圆》、《喜洋洋》两首作品呈现给所有湖南街道的朋友们,在热烈欢快的曲调中结束了这次演出。

本次重阳专场音乐会,同学们带来的每一首作品都是音乐学子们为观众送上的最美好的节日祝福。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们同湖南街道亲爱的市民再次度过了美好而又温馨的秋日午后。

撰稿:肖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