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生活| 硕士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参观毛泽东旧居

发布时间:2018-11-16浏览次数:1714

深秋十月,里巷弄堂。1031日下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第一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同学共同走进茂名北路的一幢石库门建筑内,这里便是毛泽东同志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地方。

上海,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为关注的地方;甲秀里,则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19211月,毛泽东在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中旬来到上海。同年6月,他的夫人杨开慧偕同母亲携带孩子岸英、岸青来到上海,全家寓居于此。 

2017年旧居经重新修缮后,建筑本体风貌还原,场馆内运用图、文、物互融并举的详实展陈,新颖有趣的声、光、电、影像等互动手段,为同学们提供走进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共畅美好未来的精神洗礼。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可以写成震古烁今的光辉诗篇。身处甲秀里旧居,我们饮水思源。在上海期间的经历全方位提升了毛泽东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为他创造性地解决革命道路上的一系列问题夯实了坚固的基础。民族奋进、乘风破浪,迎来六十余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璀璨历程。

新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同学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党员同学也在参观结束后写下了心得体会

“在这次党支部组织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016级 袁知兰

 

“今天参观了毛泽东在上海的旧居,感慨万千,很荣幸我们和他原来这么近。这里是1924年间,毛泽东与夫人杨开慧及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曾在此居住的地方。这是一栋石库门房子,由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组成。有好多毛主席的书信和曾经用过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物质的贫乏也代替不了精神的伟大。他一心为了人民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太多,敬佩之情溢于言表”。——2017级 郭艺茹

 

“今天的组织生活我们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故居,解放前的茂名北路甲秀里318号,今天的茂名北路120弄7号,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里面陈列着往日主席和家人在此的痕迹。1924年,毛泽东第9次来到上海,在这里住了10个月。越来越多的党史专家认为,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为此后的革命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这10个月也是杨开慧和孩子们陪伴毛泽东时间最长的一次。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工作多么艰辛,在那段时间里,家人总在他身边。参观故居,缅怀先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2017级 孙梅

 

“本学期的第二次党员组织生活,来到了茂名北路120弄5-9的毛主席旧居所在地参观,一行人怀着尊敬、憧憬的心情走入大院,瞬间肃然起敬。进屋,屋内陈列了关于毛主席的生平事迹,一件件映入眼帘,脚下走过的曾是那伟人走过的土地,倍感荣幸。地方不大,但却浓缩了表达了我们这些后辈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参观完后,第一党支部在门外合了一次影便结束了这次参观,令我收益无穷。——2018级 郭苗苗

 

“今天下午,作为第一党支部的成员,我们参观了位于静安区的毛泽东故居,瞻仰了毛主席与其夫人杨开慧同志在此生活的地方,故居内饰简单又不失优雅,展出的一张张照片都见证了毛主席在上海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之余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大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2018级 王晗

 

“这次我们党支部活动来到了毛主席在上海的旧居,毛泽东上海旧居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石库门楼上的《毛泽东在上海》图片资料展、孙中山亲自提名毛泽东等十七人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公函,以及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时在签名簿上的签字等一系列珍贵史料都让同学们兴致浓厚,看着这些陈年照片及物品,当年那段不平凡的岁月仿佛重现眼前。”——2018级 李瑶

 

 

撰稿:王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