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研究生:
经个人申报、导师推荐、培养指导分委会同意、专家评审、研究生部党政联席会讨论,以及结果公示,以下46个项目获得2022年度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科研课题正式立项:
| 序号 |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项目编号 | 
| 1 | 王萌 | 音乐对视觉的回响——以德勒兹哲学视角分析从绘画走向音乐的《三个尖叫的教皇》 | SHCMDP202201 | 
| 2 | 牛妍苏 | 声音叙事——电子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思维研究 | SHCMDP202202 | 
| 3 | 方迪 | 马克·埃文·邦兹聆听美学理论研究 | SHCMDP202203 | 
| 4 | 邓戈 | 巴洛克晚期至古典主义盛期器乐套曲作品的乐章连续演奏问题研究 | SHCMDP202204 | 
| 5 | 石坚 | 梅西安色彩和弦研究 | SHCMDP202205 | 
| 6 | 冯诚纯 | 安东·韦伯恩艺术歌曲的声乐演绎研究 | SHCMDP202206 | 
| 7 | 邢若楠 | 英雄史诗的乐化——《卡勒瓦拉》与芬兰民族音乐 | SHCMDP202207 | 
| 8 | 朱馨柔 | 哈巴歌剧《愿你的天国降临》人物微音高组织研究 | SHCMDP202208 | 
| 9 | 刘林 | 贝多芬《d小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呈示部引发的对位性相关思考 | SHCMDP202209 | 
| 10 | 刘海娜 | 当代拉丁美洲华侨华人音乐生活研究 | SHCMDP202210 | 
| 11 | 刘婷婷 | 上党梆子声腔辨析——以《打金枝》为例 | SHCMDP202211 | 
| 12 | 刘瑞 | 对回族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运用的研究与思考 | SHCMDP202212 | 
| 13 | 刘穗 | “重复中的差异”——以帕威尔•科列斯尼科夫(Pavel Kolesnikov)的部分录音关照当代音乐表演 | SHCMDP202213 | 
| 14 | 齐欢 | 规序、逆饰、偏离:谢德林钢琴奏鸣曲创作修辞与表演修辞研究 | SHCMDP202214 | 
| 15 | 汤汉炜 | 俄罗斯17-19 世纪初音乐文化发展趋势探索 | SHCMDP202215 | 
| 16 | 孙杉 | 1979-1999年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结构思维 | SHCMDP202216 | 
| 17 | 李子林 | “孤岛”上的救亡声音——论上海“孤岛”时期的救亡音乐运动 | SHCMDP202217 | 
| 18 | 李伊果 | “东韵西流”——卡娅·萨莉亚霍歌剧《唯声永留》的声音处理途径研究 | SHCMDP202218 | 
| 19 | 李萌瑜 | 家门口的“游牧之声”:当代上海城市少数民族音乐表演中的多元叙事 | SHCMDP202219 | 
| 20 | 杨晓蕾 | 客家八音传统曲牌结构及其衍化特征研究 | SHCMDP202220 | 
| 21 | 杨婷婷 | 菲利普格拉斯交响曲的结构力研究 | SHCMDP202221 | 
| 22 | 肖海燕 | 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中国歌剧“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研究 | SHCMDP202222 | 
| 23 | 肖慧君 | 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和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 SHCMDP202223 | 
| 24 | 何华茂 | 叶小纲声乐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 SHCMDP202224 | 
| 25 | 汪静 | 当代中国歌剧批评的理论梳理与标准建构 | SHCMDP202225 | 
| 26 | 沈伊人 | 米歇尔·贾雷尔的音乐创作特征 —— 以《Trei II》为例 | SHCMDP202226 | 
| 27 | 张珊 | 听见历史——哈萨克族冬不拉曲调与故事母题的链接与解读 | SHCMDP202227 | 
| 28 | 张潇冉 | 雷斯皮基交响曲《罗马松树》管弦乐配器技法研究 | SHCMDP202228 | 
| 29 | 张潇霞 | 杜萨庞弦乐协奏曲创作研究 | SHCMDP202229 | 
| 30 | 陈阳 | 江苏民歌演唱风格研究 | SHCMDP202230 | 
| 31 | 林森 | 音高组织对于音色音乐的作用力研究——以Djuro Zivkovic《On the Guarding of the Heart》为例 | SHCMDP202231 | 
| 32 | 罗成 | 萨尔瓦托雷·夏里诺作品中的传统意识 | SHCMDP202232 | 
| 33 | 周迪雅 | 音乐教育评估工具本土化研究 | SHCMDP202233 | 
| 34 | 郑晓曦 | “音乐引用”手法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演变—以费朗切斯科·菲利德管弦乐《花之花》为例。 | SHCMDP202234 | 
| 35 | 单金龙 | 空的空间与虚的时间——将现象学引入音乐创作美学研究的尝试 | SHCMDP202235 | 
| 36 | 赵钰茜 | 方言声调与音高感知的脑电研究 | SHCMDP202236 | 
| 37 | 贾佳子 | 贝多芬政治理想在《费黛里奥》中的体现 | SHCMDP202237 | 
| 38 | 唐纯 | 作曲家的潜意识与音乐创作中的“人格声音”研究 | SHCMDP202238 | 
| 39 | 葛琳 | 1956年以来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专业学科发展研究 | SHCMDP202239 | 
| 40 | 蒋骁然 | 许舒亚管弦乐《日巅》作曲技法研究 | SHCMDP202240 | 
| 41 | 焦点 | 河北吹歌艺术研究 | SHCMDP202241 | 
| 42 | 蔡志妮 | 中国音乐分析学科教学体系的更新与发展(1949-1979) | SHCMDP202242 | 
| 43 | 谭雅旎 | 席曼诺夫斯基中期作品创作技法研究 | SHCMDP202243 | 
| 44 | 熊至尧 | 从女性读物看晚清知识女性的音乐教育生态建构 | SHCMDP202244 | 
| 45 | 熊曼谕 |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改革专题研究 | SHCMDP202245 | 
| 46 | Mimi Klemettinen | 芬兰音乐教育的历史、传承与现状 | SHCMDP202246 | 
研究生部  
2022年7月5日



